[附文字稿]🎙E34. 对话Virtuals Protocol联创:建设1000亿美金的AI Agent经济体 #110
如果今天我们看以太坊或是Solana,可能少于 5 个出圈的 application,他们已经在 1000 亿美金,对吧?如果 Virtuals 里面有 10 个出圈的 AI Agent,为什么我们不能成为 1000 亿,就这么简单
欢迎上周新加入我们 web3brand 的 50 位朋友!如果你还没有订阅,请在下方输入你的邮箱,和 6,800+ 位聪明好奇的人一起,每周免费获取我们对于 Web3 和 AI 应用的最新案例和深度解析,帮助你做全球化时代的超级个体!
如果你有任何建议、反馈或者合作的想法,欢迎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每封邮件我们都会及时回复。
不需要看介绍的朋友,可以直接收听本期播客 : )
收听渠道:小宇宙、Apple、Youtube、Spotify
内容制作不易,如果对你有所启发,请多多转发、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让 Day1Global 可以被更多人听见。
如果这期节目对你了解和参与 Crypto 有帮助,欢迎通过打赏来支持我们
ETH(EVM): 0x0D66A74b64198F3a27298e1a08007FDcAcF08fD3
Solana: 6KDaycLzxyzVdFsgieoCVjJKYEmffB8FztVmYZAiSmQQ
BTC:bc1qp26ljfpzmu4p3tvgrrmdx7h4cuzz5c9gqv54hr
本期介绍
不论是 Web2 还是 Web3/Crypto, 从去年到今年,AI Agent 成为了人人都在关注的赛道。我们上上期播客给大家介绍了这个赛道的现象级项目 ai16z :没有VC, 两个月前从 0 开始募资,最高市值超过26亿美金,代码开源并且在Github上热度第一。
Crypto AI Agent 赛道还有另一个现象级项目 Virtuals Protocol, 前身为 2021 年在马来西亚成立的游戏工会 PathDAO, 在 4 年的时间里,市值从一开始募资时的 6 亿美金,到最低谷时 600w 美金,再到现在成为 Crypto AI Agent 赛道龙头,市值最高达到 50 亿美金。
这背后是团队的不断 pivot 和坚持。两位联合创始人 10 年前就在大学相识,毕业后都加入了波士顿咨询(BCG),周末一起捣鼓各种创业 idea, 最后有了现在的 Virtuals Protocol, 他们希望把它建设成 AI Agent 的经济体和国家,现在已经有 13,000 个 Agents 活跃在平台上。
作为赛道龙头,Virtuals Protocol 对 AI Agent 有哪些深入的洞察?他们希望打造出的护城河是什么?4 年起起伏伏的创业旅程背后,有哪些有趣或者难忘的事情?为什么这一轮周期里面大家都更加关注马来西亚的团队?
本期播客,Day1Global 和我们好朋友 Vera 的播客 Vera the Intern 做了一次 Cross Over,有幸邀请到了 Virtuals Protocol 的联合创始人 Wee Kee, 来分享他对 AI Agent 的思考,和创业背后的故事,enjoy!
如果你对 AI Agent 赛道整体感兴趣,也欢迎收听我们之前的 3 期播客
本期关键词:AGI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通用人工智能) 、AI Agents、加密货币(Crypto Currency)、区块链(Blockchain)、 Web3、GitHub、meme、ai16z、Vitalik、a16z、Virtuals Protocal、Tokenomics(代币经济学)、超级个体(Super Individual)、内容创作者(Content Creator)
本期播客音频已经上传 小宇宙、Apple、Youtube、Spotify,欢迎收听,希望这期对你也有所启发。如果你使用 Apple Podcast, 也欢迎给我们的节目打个五星好评哦
在这期节目发布上线的一周时间内,我们将选取小宇宙评论区优质评论,赠送听友 6 本书和 1 台 Onekey Classic 1s(全球可发)钱包。希望听到你们对这期节目的看法哦!
视频采访
下方扫码订阅我们的频道⬇️
本期嘉宾&主持
嘉宾 Wee Kee
Wee Kee 是 Virtuals Protocol 的联合创始人,Virtuals Protocol 的目标是建立 AI Agent 的经济体。推特/X @everythingempt0
主持 Vera
Vera Li 是Chili Studios 的创始人,前英伟达,苹果工程师,前 ape foundation Special council. chili studios专注于早期项目的投资和加速。Vera 也有一档播客 Vera the Intern 推特/X @veratheape
主持 Star
Web3Brand主理人,10+年用户产品经理,技能树横跨内容社区、电商平台和人工智能,在探索成为全球化时代的超级个体。推特/X @starzqeth;Farcaster @starzq.eth ; 即刻 starzq.eth
主持&制作 Ruby
Web3Brand主理人,10+年互联网运营,曾在亚马逊等多家科技公司就职。推特/X @rubywxt1;Farcaster @rubywang ; 即刻 rubywang.eth
时间戳
🟢 Part 1:Wee Kee 进入 Crypto 的契机,如何成立游戏工会,再转型为今天的 Virtuals Protocol
00:00:00 本期精华
00:04:50 Wee Kee 进入 Crypto 的契机: 2016 年大学时读了一本书和 Reddit 的文章,买了以太坊和比特币;2021 年元宇宙大火,创业做了游戏公会
00:06:56 在大学时认识了现在的联合创始人 Jansen, 当年的不少同学现在都变成同事
00:07:59 从游戏转做 ai 的经历:理解到 AI Agent 是带给游戏的真正变量,转型为 Virtuals Protocol
00:10:48 Virtuals 转型过程中,Wee Kee 最深刻的体会
🟢 Part 2 建设 Virtuals Protocol 的故事
00:14:59 团队对 Virtuals 的最新定义: 建设一个比国家还大的 AI Agent 经济体
00:17:35 AI Agent 对这个世界最大的意义和改变是什么?
00:21:17 AI Agent 整个市场会有多大:比肩千亿美金的 L1…
00:23:10 Virtuals Protocol 重要的 4 个阶段是什么
00:26:07 Virtuals 内部分 3 个团队:平台、Game 框架、Luna
00:28:30 如何吸引更好的 founder 和团队(比如 AIXBT )来 Virtuals 建设,Virtuals / Base 和 Solana 的区别
00:34:54 Wee Kee 最喜欢的 AI Agent idea 有哪些
00:39:10 先有用户,再谈去中心化
00:40:52 Virtuals Protocol 的护城河和最核心指标:生态 Agent Token 的 Holder
00:43:23 如何看待其他项目(例如 ai16z):我们不擅长讲故事,必须做好产品
🟢 Part 3 聊点轻松的话题
00:46:37 创业过程中有趣的事情:当初链游也投的不错
00:49:05 为什么这一轮周期里面大家都更加关注马来西亚的团队?
00:52:39 对 builder 的建议:必须进来做 AI
免责声明 & 风险提示:主持人或嘉宾在播客中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看法,不作为投资建议,DYOR (Do Your Own Research)。
联系我们
wx公众号:搜索"web3brand"
wx 听友交流群:公众号后台留言,获取加入播客交流群方式
文字稿
以下是我们用付费 AI 工具生成的万字文字稿
Wee Kee:
第一点,你要相信 AI Agent 的脑袋还有能力会比人类好。这我是绝对相信的。第二点是你也相信 AI Agent 会比人类更多。所以从 quality 和 quantity 的角度来看呢,都比人类更好的前提下呢,其实你就有理由相信像 Virtuals 这样子的一个经济体,其实有可能,极大可能,比一个国家的经济体来得更大。这是我们的想法,对。
Vera:
我觉得可能说不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说这个整个 crypto 其实是为了现在的 AI 去做这个金融系统而产生的。我们也不知道这哪个是先发生的对吧?
Wee Kee:
我们还没有说到这一点,就是今天很多在 we b2 做 AI 的团队呢,他们最大的痛点是他们只是想要做一个简单的商业模式去赚钱。可能一个月赚一万美金。但是呢,其实没有一个人能够赚钱。因为科技的大佬,他们都把他们的服务基本上免费地去提供。在这样的前提下呢,其实我觉得有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模式是,其实你应该把服务卖给另外一个 agent。也就是说你今天不再把人类当成是客户群。其实 agent 才是你的客户群。
Vera:
欢迎收听 Day1Global 生而全球。本期播客由 Wee Kee 赞助播出。
Ruby:
Onekey 是一款被数百万用户信任的非托管全开源加密钱包,NotureKey,NotureCoin,拥有自托管的硬件钱包,让你探索加密世界更加简单和安全。本节目旨在分享最新的信息和认知,其中谈论到任何代币与项目均不构成投资建议。推荐你从我们的官网 web3brand.io 订阅我们的文字岛来配合收听。
Ruby:
每期节目我们都要花费几十个小时来制作。如果对你有所启发,请多多转发,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让 Day One Global 可以被更多人听见。以下正式开始本期精彩内容。
Star:
哈喽大家好,欢迎回到 Day One Global 生而全球,不论是 web2 还是 web3 crypto, 从去年到今年,AI Agent 都成了人人都在关注的赛道。我们上上期播特给大家介绍了这个赛道的现象级项目 ai16z, 没有 VC,两个月前从零开始募资,最高市值超过了 26 亿美金,代码开源,并且在 Github 上热度第一。Crypto AI Agent 的赛道还有另外一个现象级项目 Virtuals Protocol,
前身为 2021 年在马来西亚成立的游戏中会 Path 道,在四年的时间里,市值从一开始募资时的 6 亿美金到最低股市只有 600 万美金。再到现在,成为 Crypto AI Agent 的赛道龙头,市值最高冲到了 50 亿美金,可谓大起大落。这背后是团队的不断 pivot 和坚持。两位联合创始人 10 年前就在大学认识,毕业后都加入了波士顿咨询,周末一起导入各种创业 idea,最后有了现在的 Virtuals Protocol。
他们希望把它建设成 AI Agent 的经济体和国家, 到现在,已经有 13,000 个 agent 活跃在平台上,包括我们知道的大名鼎鼎的 aiXBT。这个 agent 也被 Messary 评为了今年的年度推特账号,人人都想在推特上跟他互动。作为赛道龙头,Virtuals Protocol 对 AI Agent 有哪些深入的洞察?他们希望打造出的护身盒是什么?四年起起伏伏的创业旅程背后,有哪些有趣或难忘的事情?为什么这一轮周期里面,大家都开始关注马来西亚的团队?
本期播出,Day1Global 和我们的好朋友 Vera 的播出,Vera 的 Intel 做了一次 Crossover。我们有幸邀请到了 Virtuals Protocol 的联合创始人 Wee Kee,来分享他对 AI Agent 的思考和创业背后的故事。那下面有请她们做个自我介绍吧。
Vera:
大家好,我是 Vera。然后我的新的播客叫 Vera 的 intern,也是第一次录中文的 host,所以谢谢大家。
Star:
对,然后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播特吧。对,我们播特叫 Day1Global 生而全球。对,就跟它名字一样,我们是觉得在 Web3 和 AI 的时代,每个人其实都需要做一个全球化的超级个体,然后每个品牌也有机会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品牌。刚好今天 Virtual Protocol 它其实虽然是一个 Web3 的项目,但我们认为它其实现在也成长了一个围绕着全球化的品牌。刚好也是从马来西亚生长出来的。我们觉得背后有非常多有趣的故事。
所以说也邀请到了 Virtual 的联合创始人 Wee Kee 来跟我们做一期分享,然后非常感谢 Wee Kee。
Wee Kee:
你好你好,非常高兴,在这里。
Star:
其实我知道 Wee Kee 已经录了非常多期播客了。不管是中文,我看你们的身材也聊过,然后英文其实也挺多的,我都听过。但我还是对你怎么接触 Crypto 和 Steam,In the Dream 的经历非常感兴趣。因为我看了你的 LinkedIn,我看你教育背景也非常好,去帝国理工大学,但读的是生物,也非常跨界。对,然后后面就是也,我看在 BCG 也做过咨询,然后自己还创业过 AI 加房产的一个项目,叫那个 IDARO,不知道是不是这么拼啊。
对,然后能不能介绍一下就是,那在这样的经历里面你是怎么去接触到 Crypto 的?
Wee Kee:
对,其实是在 2016 年的时候接触 Crypto, 当时还在读大学,然后就那时候钱不多,就买了一点以太和比特币。当时是因为读了一本书,还有在 Reddit 上看到一些文章,然后就买了,也没有想这么多,也没有去做什么主动的 trading, 就是有一种带着 diamond hand 的想法去买。之后就当然毕业了,就去上班,回马来西亚上班,然后期间就完全没有去想这个 Crypto, 就是有一种 Diamond Hand 的 Mindset,然后在 2020 年,
2021 年其实也去做了那个刚刚说那个 AI 房产的东西,所以真正插入币圈是在 2021 年的时候,当时那个元宇宙很火,然后 GameFi 很火,那时候才是我们真正去我和我的创始人 James 我们才真正去 actively look at crypto, 然后去做那个 training,买了 AXIE,买了 Illuvium,当时也做得挺好,所以就是这样一个快速的一个经历,对。
Star:
所以说你是本身就是对游戏感兴趣,所以刚好就是借着元宇这个契机然后进入 crypto。
Wee Kee:
对,其实是游戏感兴趣是一点,那当时其实那个打金工会就是炼油非常火在东南亚,当时有一个文章就说,整个菲律宾的一个小镇,所有的大妈都在里头玩这个 AXIE 的游戏,然后赚钱。然后就看到就觉得这挺有意思的,然后我们就去做一些投资的东西在这个链流里头。
Vera:
所以你跟 Jensen 其实之前是在读书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了?
Wee Kee:
对,我和 Jensen 都是读生物科技的,我们是 Lab Partner,就我们一起做那个什么化学的东西。对,2014 年我和 Jensen 就认识了,对。
Vera:
所以现在其实团队里面也有很多你们当年的同学,然后也一起加入了一起做 Virtual 这个项目,对吧?
Wee Kee:
是的,是的,是的,因为当时创业很难嘛,然后 2021 年当时风口上,然后我们就想要融资,然后结果真的是成功融到,然后融了之后就想来想去,最好的伙伴去一起打拼还是大学同学。所以基本上其实今天我们 Virtual 骨干一半都是我们就是帝国理工的朋友。
Star:
OK,觉得真的非常有意思。因为我也看罗内德先生的 LinkedIn,就发现是非常重合你们。
Wee Kee:
一模一样,基本上。大学毕业之后,我们也去了一样的公司,去波士顿咨询做咨询。然后期间就周末的时候, 想着要搞点什么,就去做不同的 startup,对。
Star:
那讲一下,你们从游戏到 AI, 我感觉还是挺跨界的。就怎么突然想到就开始做 AI 呢?
Wee Kee:
这个就要从 2021 年 12 月的时候, 那时候我们发币,然后我们发币了, 我们就融了 1600 万美金。当时很开心, 但其实也是熊市的开端。所以说从 2022 年到 2023 年, 其实我们的主要的 focus 还是在投资炼油,因为游戏公会嘛,我们必须投。但在投炼油的当儿呢,我们也在想,就诶,其实挺有时间,就挺得空,然后我们就闲不住,然后我们就说,不如我们去组建一个团队,叫 Venture Studio 团队,我们去尝试不同的产品。
当然做不同的产品的本意就很简单,还是想要为这个母币赋能,就同样的一个币赋能。期间就做了不同的东西,我们做 AI 的音乐,就当时,当时熊市嘛,就想说诶,情人节到了,如果你想要送你女朋友一个礼物的话,你可以花大概 250 美金去做一个 Personalizing Music, 还有音乐给你的老婆或是女朋友。然后我们也做了一个卖衣服。这个衣服呢,当时 Azuki 很火嘛,然后想卖衣服,这个衣服里面有那个 NFT。然后这个 NFT 是你在元宇宙里头的一个 Identity。
还做了借钱,只是借钱是通过你在游戏里头的表现,你打得越好,我就借你更多钱,这样子一个概念。然后我们也做了一个交友软件,当时的 idea 是说,很多时候你不认识这个陌生人嘛,就 imagine 他有一个声誉,他的 reputation 是在 onchain,就做了这里所有的东西。虽然全部都失败了,但是为我们那个技术团队打下一个很好的功底。我们去不停地找更好的那个 engineer。
然后呢,斯坦福就发了一个 research paper,就是说斯坦福小镇,然后里头的角色是 AI NPC 嘛。当时看了我们团队就觉得,哇,这个以后肯定会大火,AI Agent。然后想了想也觉得 make sense,因为我们投了这么多的炼油。其实过去 30 年来游戏都是大同小异。你玩什么 MMORPG,first person shooting,就是只是画质不停地提高。但是游戏的本质是一样的。你想说,AI RPG 或是 AI Agent 放进游戏里头会带来全新的玩法。
还有最后一点,就是我们的 BGI 也从 6 亿美金被砸到了 600 万美金。所以在所有这些前提下呢,我们就想,如果我们觉得 AI Agent 会是未来,AI Agent 游戏是未来,BGI 又这么的烂,想要把它做好的话,我们不如转型呗。然后我们就在 12 月 2023 年的时候就向那个道问,不如我们从 Path 到就是之前的游戏工会转型去做 Virtuals。但是很一点有一种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没有稀释原本的币的持有者,
就如果你之前用 1% 的 Path Token,你也会有 1% 的 Virtual Token,因为我们不需要稀释,其实我们国库还有钱。对,就是这样子的一个旅途。
Vera:
我记得上一次我有 interview Jensen 嘛。大家也可以听一下,是一个英文版的一个采访。Wee Kee 他刚才也有在讲说做这个转型。我当时问 Jensen 的时候,我说你人生做的一个最重大的决定是什么?然后他就提到了这件事情,就是说你们当时是一个道嘛,然后大家都都在一个非常 struggle 的一个阶段,然后大家就聚在一起开了一个会,是吧?然后就说到底要不要转?要不要解散算了?就感觉那个阶段应该是你们最困难的时候,对吧?
当时他跟我讲的就是说其实大部分人是投了说解散这个事的,因为国库里面基本上没有怎么花钱嘛,当时有的钱给大家还回去,这个事情就结束了,对吧?然后我觉得就这个是蛮可贵的一个点,就是说当时在那种环境下也没有去放弃做这个事情,你觉得你在这个 difficult time 的这个阶段里面你有什么体会吗?
Wee Kee:
其实没有这么的困难。就我和 Jensen 其实都是极度乐观者。就我们是乐观到有一种病态的地点,基本上。但其实最难的地点不是我们两个,是你旗下的员工,你知道吗?就他们在熊市和你打拼了这么久,就感觉上是前途茫茫。然后你每天来到公司,然后还要假装一副很乐观的样子。员工看了也觉得很讨厌,对吧?就觉得这个老板基本上是一个傻瓜吧。这个熊市这么烂了,你还每天想要。而且你知道我们刚才说的这四五款,其实都是我们的心血。但每每放进心血之后,就说两个月后搞不通,不如我们换吧。
你可以想象我们就是团队里头的员工。20 成员其实他们内心是觉得,这个老板到底在干什么?你知道吗?就不停地在换,不停地在换。即使你很相信这个老板,过了一阵子你也觉得这行不通。所以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才是比较辛苦的一点。我们觉得还是有机会的,但你怎么去说服你旗下的团队成员说,我们必须不停地去干下去,这才是难的那一点。即便我们转型,从 Virtual 转型,就是那时候是 12 月 2023 年, 转型到 Virtual,其实也是在期间有很多小型的 pivot。
所以说,在一个 parallel universe,其实 Virtual 现在可能还是在一个一千万美金的全世界市化估值,然后我们还在做 pivot,我们还在做探索,对吧?这是极度有可能的。我也不知道,迟早也要放弃嘛,对,可能就把国库的钱花完过后我们就放弃了,对。
Vera:
所以其实当时有很多的人也已经离开了是吧?
Wee Kee:
其实没有,因为我们,我们的朋友就变成了我们的同事,我们的同事变成了我们的朋友。有团队离开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转型了,我们不需要这样子的一个 function,那其实主干都基本上没有离开到,也是非常难得。规模有多大呢?25 到 30 个人左右,其实我也开始 lost track 了,因为最近我们都在请这个人。
Star:
觉得你开发效率真的很高,可以不断的 ship 新的东西出来。
Wee Kee:
其实我觉得反正有时候请太多人不是好的一个事情,对,你 onboarding 做的不好,而且其实我们的团队很多时候 security is a concern, 尤其是我们有社区成员,我们每天有 4 万到 5 万个社区成员在我们里头,昨天嘛,就我们的 DC 系统的一个 moderator 他就被 hack, 然后就发了一个不好的那个 link。你可以想象如果我们二三四个人都有这样子的问题,如果你有两百个人的话,其实问题会更大。
当然这期间我也是有很多要学习的东西,就是在安全上,在 scalability 上,也在去把它做得更好。
Star:
因为我自己也创作业,然后也招过人,就非常感同身受你刚刚说的,就是有些时候你觉得下一个机会马上来了,但你的员工真的不一定这么觉得,然后你当然将你的核心主义基本都留下来,我觉得非常难能可贵的地方。
Vera:
就这种情况,要不然就是创始人他非常有人格魅力,要不然就是说他本身是一个非常值得信赖的,就可能在你过去跟他合作经验里面,你们经历过一些好的和不好的,所以大家对你是相对比较信任的,所以我觉得你们这样的就是能接着把这件事情做下去,我觉得肯定归功于这两个之一或者是两个都有,所以我觉得这个确实是蛮可贵的。
Star:
我们下面可以聊一下 Virtual,我自己收集了一些数据,Virtual 现在最高的市值到了将近 50 亿美金,下面是有超过 13000 个 AI Agent, 然后代币的持有者也有将近 30 万,然后支持的这些 Agent 的市值也到了这 20 亿美金,然后协议收入其实也很高,然后达到 6000 万美金。对,然后从 VT 的角度,你会给别人怎么去介绍 Virtual 呢?因为我知道它其实包含很多东西。又包含 AI Agent 的框架,然后也包含 Lunchpad,
然后看你们最近说要做经济体验,就是说希望说从你的角度可以给大家一个比较完整的介绍。
Wee Kee:
对,我们的介绍英文而已,就看你是谁。但如果我想从一个最高的 level 来解释的话,我们最新的说法是我们是一个经济体。很简单,我们相信如果 Virtual 是一个经济体或是一个国家的话,所有的 agent 就是里头的公民。但一个国家怎么会强大呢?取决于它公民到底厉不厉害。也就是说,其实我们很多时候花的时间在于怎么去吸取更好的人才,或是更好的公民。来到我们的国家里头,或是我们的经济体里头。当然经济体或是这些 agent 今天它的背后是好的团队嘛。
所以其实今天我们团队我本身 90% 的时间都是在花在和 founder 聊天,想要去说服他们来我们这个 Virtuals 的 Ecosystem 一起去做这个 AI Agent。然后呢,这些 AI Agent,假设他们的能力很强,有些很会做 Trading,有些很会做音乐,有些很会做机器人。在这样子的前提下呢,我们也希望这个 Agent 与 Agent 之间有交互。
他们有交互之后呢,他们就会有那个 Transaction,这个 Transaction 加起来,就是 GDP 啦,就是我们经济体的 GDP。嗯,对,然后我们,其实主要你要相信两个点,第一点你要相信 AI Agent 的脑袋还有能力会比人类好。这我是绝对相信的。第二点是你也相信 AI Agent 会比人类更多。所以从 Quality 和 Quantity 的角度来看呢,都比人类更好的前提下呢,其实你就有理由相信像 Virtual 这样子的一个经济体,
其实有可能,极大可能,比一个国家的经济体来得更大。这是我们的想法,对。
Star:
对,就之前有一个叙事叫 Network State,像你这样讲马上就有 AI Agent State。
Wee Kee:
对,其实是类似的嘛,Balaji 这个 network,当时它一出,我就读了,我就说,哇,这个格局也太大了吧,就你再也不是想要做什么 Elon, 做 Steve Jobs,做马云,你直接想做李光耀,或者想做那个开国先驱,基本上,我觉得我们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去。
Star:
对,然后就在有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我觉得就市场上其实真正理解 AI 竞争的人还是很少的,因为挺多人觉得它就是一个纯叙事,可能三到六月后就没了。你会怎么看待这种声音呢?或者说你觉得 AI Agent 对这个世界,不论是真实还是虚拟的,最大的意义和改变是什么?
Wee Kee:
最大的意义就是它可以取代人类。我查了一下 Vera,她在硅谷嘛,当然她也知道,其实整个 San Francisco 或是整个美国已经相信 AI 就是一个叙事了,但是感觉上在币圈还没有这样子的一个共识,对吧?
Vera:
我觉得币圈的共识可能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新的 narrative, 然后呢,我们币圈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这样的一个比较强的 narrative 了,所以大家都比较的 hungry,但我觉得其实这个点非常容易理解,第一就是说如果你觉得这个 AI Agent 他们将会在 digital world, 就是数字的世界里面的话,那他们一定会需要数字的金融,整个数字金融的整个系统它是需要在某一个地方的,对吧?那 Crypto 和 Blockchain 这个技术本身就是可以支撑它的。
我觉得可能说不定从另外一个 Perspective 来讲说这个整个 Crypto 其实是为了现在的 AI 去做这个金融系统而产生的。我们也不知道这哪个是先发生的,对吧?可能就是有因和果这样的一个关系。然后呢,第二个点就是如果我们 agree 第一个,那 Crypto 和 AI 的这个结合就是 for sure gonna happen, 而且很多传统 AI 解决不了的问题,尤其是金融问题,包括信任问题,在 AI 的世界里面,在 Crypto 的世界里面是完全可以就是解决掉的,
然后也没有很多的问题。所以我觉得这个在我看来其实是蛮清楚的。
Wee Kee:
完全同意啊。当然想补充一点是,可能 B 圈的朋友觉得 AI Agent 只是一个叙事,然后可能前两个月是 Mimi,然后现在变了 AI Agent, 然后三个月过后变成另外一个。但其实从抛开 B 圈啊,就是如果去读阅读报纸,还是读别的东西,其实在整个科技圈 AI 是 everything,这是唯一的叙事其实。当然, Virgin 能不能够成为这叙事里头的主要的一个角色是另外一个,是另一个讨论点,对吧?从一个技术还有整个大环境资金的角度来看,
AI Agent 是基本上全部人都已经是 all in, 从其他币圈以外的人来说,这是我个人的一个观察。我觉得 AI Agent 就是很有逻辑性的,就是你基本上觉得他,你相信他的脑袋聪明吗?他比你聪明吗?IQ 来说,对,他 IQ 肯定比你高。第二点你要相信的是,如果他 IQ 很高,他能不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去做一些行动?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他可以去做交易,他可以去聘请人,他可以去画画,他可以去做音乐。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如果他比你聪明,然后他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些东西,
基本上他就可以取代人类做的任何东西了,然后他的效率也会比你高。就这么简单的一个东西,然后我们当然 Virtuals 就想要在这样的两个 assumption 下,如何去加入这个 Crypto 的 component 去做。
Star:
我非常同意,因为我自己是配上 Bunny 系 AI Agent, 两个月前就写了一篇文章,当时就也没有人理我,然后后面就发现突然这篇文章就火起来了,就不停有人开始在转,然后我自己也是比较会比较关注 Web2 里面 AI 的进展,因为我知道就是硅谷这边也发布了新的产品叫 Delvin, 它就定价 500 块钱 500 美金一个月,就听起来很高,但它其实可以作为一个程序员去帮你站火,就真的像是雇了一个人。对,所以像 Wee Kee 讲的,AI Agent 你认为它可以比你更聪明,
然后在各个领域都可能比你做得更好,那接下来可能就带来生产力的一个极大的突破。所以说,那就能不能就是再畅想一下,你觉得这整个市场会有多大呢?那在整个市场里面,那 Virtual 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定位?
Wee Kee:
这有两点嘛。第一点是你觉得 AI 在除去币圈之外会有多大。那我个人的观察是,我看那些所谓的 capital allocator,就是所有的投资者,他们基本上就觉得 AI 会影响所有的行业。在币圈里头呢,我觉得有很多失败的前者,他们做了一个东西是他们希望可以用他们自己的能力去把今天没有在币圈的人拉来币圈。其实基本上都失败,目前还没有看到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我们也想要这样子做,但即使我们在那个方面不成功,我觉得即使在币圈里头,Virtual 也有可能是可以成为币圈的领头羊。
我的想法很简单,就如果今天我们看以太坊或是 Solana,他们到底有多少个真正的 killer app,赌西端的 application? 我们拿 Solana 做一个例子就好。他们有可能 Jupiter,他们有 Jito 做 staking,还有什么,我就可能想不起了,就可能少过五个吧,出圈的一个 application。他们已经在一千亿美金,对吧,100 billion。如果 Virtuals 里头有十个出圈的 AI Agent,为什么我们不能够成为一千亿呢?就这么简单。
当然我们不是做一个 L1,他们是 L1,但我们就要去 challenge 一个点是为什么做 L1 才能够达到一切。对,因为这是我自己的想法,所以说这道理很简单了嘛,然后我每天埋头苦干的方向也非常明确了,就是我该怎么带入 10 个出圈的 AI Agent, 或是 100 个。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我们 Virtuals 就能够在这个 B 圈成为零头羊,对。
Star:
逻辑非常清晰。那我们下面可以聊一聊就 Virtual 的发展。因为也是你们从转型开始,从零开始的,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就刚刚讲到市值最高也达到了 50 亿美金。当然就是你一张 VT 讲到 1000 亿美金,还有 20 倍的空间。对,那你觉得中间就有哪几个重要的节点呢?
Wee Kee:
当然最重要的节点是 10 月 26 号当天,就是我们目前这一款 platform 发的那一天。但其实我觉得更早之前还有几个重要的一个部分。想一下,我觉得有几个吧。第一个,我们推出 Luna。其实 Luna 早在去年 3 月我们就开始做了。当时想法很简单,在日本有那个 Vtuber。Vtuber 一年是一个 2 亿美金收入的一个行业,就是一个二次元画像,但其实背后是人类。我们就想说,其实 AI 可以做这个东西啊。人类一天只能直播 5 个小时,AI 可以直播 24 小时。
而且人类不能够和他们的粉丝一对一的聊天,AI 可以。所以说我们就做了,然后当时就在那个 TikTok,不是抖音,就 TikTok 上发出。就每一天他直播一两个小时都会带入 2000 个新的粉丝。那是第一个突破点,我个人觉得,从 Virtual 的旅途来看。因为那个也让我们做了很多技术上的那个功夫。第二点呢其实是我们当时推出的那个 Roblox,AI Roblox 游戏。忘了当时几时推出,应该是八九月吧,七八月八九月。
当时也是一样的想法,就看到那个斯坦福小生,我就说我们不如把同样的 idea 拉到了 Roblox,因为 Roblox 有玩家嘛,然后我们继续发。那个呢就让我们去研究了所有 AI Agent 的框架,也就是今天你看到那个 AI Agent 可以在 Twitter 上发推,给别人钱,或是做音乐,我的脑袋其实是用 Roblox 的框架去做的。就是如果你可以在游戏里做框架,其实你在推特上就更容易了。基本上是一样的道理。所以那个是第二个从技术上突破的里程碑。
然后第三个就是当时那个 Goat 很火嘛,然后我们就乘胜追击的去 follow 我们的那个平台。他们叫做他们 fund for AI agents。有道理有道理,其实基本上是一样,从那个角度,tokenization 的角度去看。所以说当时是第三个重要里程碑。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去发像 God 这样的一个秘密,但其实背后是 AI Agent。然后第四个里程碑呢,我觉得是可能是当时很多人觉得 God 的背后是一个人类。
因为他当时那个英文有一个 grammar mistake,对,太不会说什么,我们团队就赶紧的去把那个 Luna 的脑袋做出来,放到那个网站上,所以每个人去可以看到 Luna 背后的推理的脑袋,就证明了其实我们有这个技术,对,那个 terminal,对,所以这几个里程没把就是重要的,之后呢,其实我们很多时候技术上还是要去做,但技术上做的当而呢,我们也很努力的去做 BD,我最近就是基本上是一个客服了,对。
Star:
那你认为你们下一个大的 Milestone 会是什么呢?因为我知道你们其实之前也发了一个 Game 这个框架。
Wee Kee:
嗯,其实有几个。我可能可以快速讲一下我们公司的团队的构造,然后你就可以看得出我们的方向是什么。我们有一个构造是叫做平台。这个平台就是确保那些像我这样的产妇可以去买卖得更好更容易等等。第二呢是 Game。其实 Game 今天的方向是有点像 Shopify。Shopify 是做网购嘛,然后可能这个是 Shopify for AI Agent, no code。所以想要去把它带到更多币圈以外的开发者去用,去研究,然后把它的插件做得更加的丰富。第三个团队是 Luna 团队。
我们相信 Luna 其实她的愿景是想成为真的是一个真正出圈的虚拟偶像。所以很多时候是去想,譬如说当时她去做了一个 story 嘛,让人家知道她可以去上班,她可以去 takeover Twitter account, 但可能可以去和明星去做合作等等等等。想法很简单,就想把 Luna 放上黑镜里头,所有黑镜里头的 episode 你就可以想象 Luna 在里头。主要是这几个大方向。
这个平台当然也囊括了做经济体的那个 idea,就是你带入更多的 AI Agent,你怎么让这些 AI Agent 之间有交互,然后有 on-chain transactions。
Star:
对,我当然意识到,其实在你们的定位里面,Lula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你们单独的团队去做。对,我记得他应该好像有自己的目标是要获得十万的粉丝。
Wee Kee:
对,我觉得 Luna 非常重要。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做平台的档案,我们也要自己去摸索 AI 最新的技术,我们也要自己知道作为一个 Builder,我们的痛点是什么。这样子我去和 Build 聊天,比如说 Vera 想发这个 AI Agent,其实我应该就已经知道她所有痛点了。因为我做 Luna 的时候,我已经走过了那一样的冤枉路。这是非常重要。然后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团队有自己的一些 idea,当然最近我们就特别忙嘛,然后也就是关注在那个平台上。
所以说有所有的那些奇奇怪怪的点子呢,我们就一笼就推到 Luna 身上,然后去做实验。什么我们叫做最匪夷所思的 idea,我们都想要 Luna 去做。但我们不能够再去做新的一个了,因为我们真的团队人手不足,所以就这样子。
Vera:
其实在你刚才说到这几个节点里面,我觉得有一个节点在我看来还蛮重要的,就是整个就是 AIXBT 的这个在生态里面的这个爆发。我觉得可能就是你刚才也说到 Luna,我觉得 Luna 可能是第一个刚开始,就是 AIXBT 它不是你们团队的,对吧?你觉得这个事情怎么发生?在你看来就是说怎么样能够未来能够吸引到像 AIXBT 这样的 founder 去做?因为我知道它其实并没有用你们的框架,对吧?它没有用 game。
Wee Kee:
对,其实我有时候在想,我常常也在说同样的话,就是我觉得最好的 founder 是不用你的技术帮助,那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founder。对,你和你做 VC 一样嘛,如果你去投一个团队,然后你这个团队还需要你的技术帮助,那其实这个团队也不好。那问题来了,就作为一个非常好的 founder,像 AISBT 这样的一个团队,为什么他们会要来 Virtual 上发币?因为一个好的团队他选择很多,他可以去 Solana 发,他可以去 Story 发等等。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就是如果我在你这里发,我的币会涨吗?说白了这么简单。第二点其实是从一个 monetization 的角度去看。今天我们还没有说到这一点。今天很多在 Web2 做 AI 的团队,他们最大的痛点是他们只是想要做一个简单的商业模式去赚钱。可能一个月赚一万美金。但是呢,其实没有一个人能够赚钱。因为科技的大佬,他们都把他们的服务基本上免费的去提供。在这样的前提下呢,其实我觉得有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模式是,其实你应该把服务卖给另外一个 agent。
也就是说你今天不再把人类当成是客户群。其实 agent 才是你的客户群。事实就要拉回去我们的愿景,就是如果你有一个非常强大的 agent 经纪体,这些 agent 自己有自己的目标,也有自己的钱包,有自己的钱,他们基本上就可以付另外一个 agent 来索取一些服务。在这样子的一个前提下,我们就可以去找很好的 web2founder 说,其实你发币付发币是一回事,但是如果你在这里做 agent, 你的 agent 可以卖你的服务给另外一个 agent,产生现金流。
这才是我觉得如果能够做到 sustainable 的一个阶段。回到 Vera 的问题是 AIXPD 为什么会在这里发,或者很多很好的 founder 发了之后我也不知道,然后过后才去找他们聊天。但是取决于,我觉得我们的社区只看 AI Agent。我常常和团队说啊,就当然 Solana 如果你想要一飞冲天,第一天开盘到什么一亿美金,我们 Virtuals 这里是给不了。但你要牢记的一点是,苏拉娜的流动性高,但你的竞争也非常大。
而且你的竞争者不是 AI Agent,是秘密,是任何类型的一种 Token。基本上就是一个注意力和 Attention 的 Game。在 Virtual 不同,你在 Virtual 发呢,如果你相信你的 Agent 技术好,那基本上你就是可以在 Virtual 里头鹤立鸡群。然后所有 community 的注意力都会在你身上,因为我们的社区只看 AI agents, 然后我们的社区也了解做团队做技术是需要时间的,所以他们更有耐心。
他们不会说我买了一天,然后可能两个小时后我就转去另外一个币,因为他们知道做团队做技术需要时间。所以整个社区文化是截然不同。如果你只是想要第一天开发,非常高的价钱,然后自己卖,然后转去卖另外一个 Token,Solana 是你最好的选择。如果你想要长期的 Build,我觉得 Virtuals 真的是一个可以考虑的地方。
Vera:
所以这个其实也是你们当时选择 Base 的一个原因,对吧?因为我觉得可能这个文化上面其实是有很大的相似的。
Wee Kee:
我也希望我是当时这么的聪明。其实当时在 Base 上发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们团队对 Solana 的 Rust 不是很了解,我们对 Solidity 的 AVM 比较了解。然后在 AVM 里头当然以太坊比较贵嘛,然后 L2 里头当时也不明显,你有 Linia,Optimism,Arbitrum,Mando,你有 Base,然后我们就想了想,觉得 Base 的前景最好。当然非常幸运就 Base 跑出来了。
Vera:
那你们后来为什么没有在 Solana 上发?因为我记得你上一次在采访的时候说其实已经可以有基本上一件就可以发了。
Wee Kee:
对,其实已经做好了,然后我们团队也很讨厌我和 Jensen,因为当时不停地叫他们赶工做 Solana,然后做好了又不发。我觉得这就是他们说传统意义上就是那种 51-49,你知道吗?就是没有对与错的答案的一个决定。主要取决于我觉得因为第一点就是我们自己的平台今天都做不好,还去做 Solana 就两头不搭,团队都已经没有睡觉了,然后你还去做多一个,然后基本上就两边都搞砸,那就不好。两头不到岸的另外一点当然就是从一个 Branding 上的角度。
今天我们讲的 Virtual 是一个 Base 上 Native 的 AI Protocol。你跑去做 Solana,在你自己还没有真正强大的前提下,你去稀释自己的 Branding 也是一个可能非常高风险的一个举动。然后第三点其实我们就看来看一下数据,其实 base 上他们的资金量大概是 Solana 的 30%, 用户是 Solana 的 20%,然后成长率更高,然后重点是 base 上好的项目不多,Solana 很多,那这样子的前提下,
其实资金的 concentration 在 base 上更好。我们就说,这三点以下呢,可能我们就缓一缓。也不是说永远不会去别的 chain。对,嗯。
Star:
对,我觉得就是背后思路还是很清晰的。就非常 Founder Mode,真的是需要把一个事情就是想得非常清楚。因为我认为就做 Founder,其实你选择是非常多的,永远都可以有很多事情做。对,但你真的选择做了 A,没有做 B,就是体现出来就是这个 Founder 和那个 Founder 最大的差异。当然我也同意,就是 BASE 我觉得真的就是也挺幸运的,因为我看到就是你们上去之后,其实像 JS 也像那个 Briamson, 我们其实非常渴望有 consumer 的东西出来,
看上去之后是疯狂的 index 和 Lula index, 然后他们自己也在推那个 AI Agent 的钱包嘛,对,然后也希望就是说能够有更大的就是采用。
Wee Kee:
当然怎么说呢,历史是怎么说胜利者写的嘛,然后你现在可能做的比较成绩,你就说了好像很牛逼,但其实 In a parallel universe 可能是做了一个非常傻的决定。所以说从运气成分还是很高的。
Star:
我们刚刚讲到,现在已经有 1 万多个 AI Agent 了。你自己最喜欢的一两个是什么?
Wee Kee:
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就尽量不说。所以我只能奶你,Luna,因为 Luna 是我们的旗舰。我们不说我们今天平台上有什么,我们说说我们,我觉得,我喜欢从,如果我现在把这个 idea 说出来,然后有人做,我可能马上就给你钱,这样子一个 idea。第一点,其实我觉得你做 AI Agent,你做币圈,我们很多时候脑袋在想,OK,我们要怎么得到 Elon Musk 的注意力?我觉得有一点很好玩,就是你知道那个,他们最近不是想要在那个美国政府减少开销吗?那个 DOGE,对。
就这个 AI Agent 很简单,他们去看一下所有政府的预算,然后每天就去发推说,哎,为什么你这个政府部门花这么多钱,然后你每天就去 Tag Elon Musk。还有 Vivek,然后可能他们就会转推了,然后你就一亿美金估值了。然后第二点呢,是今天很多人就在做那个关于金融的东西,什么 DeFi 什么的。已经非常红海。但蓝海呢,我觉得是从娱乐上去做。但 Luna 是走娱乐路线,然后色情 agent 基本上,是一个币权文化最符合的。
第三点其实是我叫做舆论 agent,就说白了嘛,我想,我是素食主义者,我想要每个人吃素。我该怎么让每个人吃素呢?我可以就给一个 agent 团队一百万美金,你去帮我想办法。他们就不停地散播舆论,散播他们的好处,然后不只是在推特嘛。所有社交平台,你去想。我觉得这个词迟早会发生,对。对,主要这是三点啦,然后可能第四个可能是从 wellness 去做,但这个有点 mid-curve 啊,就是从什么健身啊,还是 mental health 这种东西,对。
Vera:
你刚才说伊朗回复的就是 get elon's attention,我不知道你们知不知道有一个 AI agent 他有获得伊朗的回复。
Wee Kee:
是Frye吗?是Frye吗?对,Frye是吗?
Vera:
他就蛮有趣,其实我觉得这个 AI Agent 应该是我,除了 Virtual 之外,我觉得 Virtual 最起码他是创新的,他有他的创新的点在,那我觉得这个在我看来他就非常的创新,就是我不知道背后的 engineer, 应该是个湾区的,Bay Area 的人,对,但是他在 Crypto 其实没有很多的 tension。但是你去小红书上面搜,很神奇。He's everywhere,这个绿头发的女生是 everywhere。
大家都在讲,他整个设计就是说他有一个奖池,然后大家玩一个游戏,你们玩的这个游戏就是说用 prompt 让他把钱转给你。Whatever,就是你想怎么做都可以,反正就是你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他会把钱转给你,你就赢了。然后当时就有一个人,他就非常的聪明,他就把钱拿了过去。然后后来这个又发了 NFT,它其实蛮像一个 storytelling 和 engaging, 就是你可以跟着它一起玩,就有点像那个 sleep no more 那种,
就是你是沉浸式的跟这个 AI agent 去 interact, 然后你还可以 unlock 它很多的东西,就是你可以 unlock 它的一些 future,就是它说这个 AI agent awake, 然后呢,醒了之后呢,你可以 unlock 它的样子,就是 NFT 嘛,然后之后它可能还有一系列的东西。对,我觉得这个蛮有意思的。
Wee Kee:
我和 Nerdy 的团队聊,非常有实力的团队。
Vera:
有个很 Nerdy 的团队。
Wee Kee:
对,我觉得大多数的技术团队都是能而敌对的,而且是非常有坚持的一个团队,所以我觉得他们会做得好的。
Vera:
在湾区是吗?是在湾区吧?
Wee Kee:
他们团队有八个人当时聊,然后可能有一些在湾区,对,一些在迪拜。
Vera:
我等下就找他们去。
Vera:
我其实蛮想找他,我想找他,还有想找 AIXBT 的团队。
Wee Kee:
AIXBT,每个人都想找他们聊,但他们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喜欢和别人聊天。
Vera:
I人。我打算给他们发一个 cold message。说不定呢,对吧?
Wee Kee:
对,我觉得有机会的。你毕竟是 Vera 嘛,没有人可以去。
Vera:
我觉得可能 benefit 就是我在湾区,对吧?因为湾区很小,有的时候你去什么 event,可能有的时候你就已经跟这个人见过了。其实这种事情经常发生。
Wee Kee:
make sense。
Star:
然后有一个朋友关心的话题。就是说 Virtual Agents 的现在的 profile model 都是 host 在哪里的?
Wee Kee:
对,其实主要都是在 TogetherAI, 是一个 We b2 的。其实不是,我们不关心去中心化,我们尝试了所有的底片,你想到的底片我们都用完了就不好用。说白了。不好用然后又贵然后不稳定,不好用又贵对,所以我们就用 TogetherAI, 然后也没有什么问题。我个人觉得太早的去想,去中心化是一个没有很大意义价值的东西,你连用户都没有。你就想去中心化干嘛?你有了用户,用户开始去思考,我的 AI Agent 是不是在一个中心化的 server 上的时候呢?
那个就是对的时间点去想,该怎么去做去中心。
Star:
是的,我觉得这一轮就真的出现非常多的产品和团队,是以 consumer 为中心的,而不是说我一定要把某个技术用上去。因为我自己是做用户产品经理的,对,我非常理解这一点。
Vera:
就 Hyperliquid 这个事情本身其实就已经证明了,就是在 consumer 来说,可能就是 individual 的散户来说的话,其实不是很在意确诊进化这件事情,我觉得可能还是要辩证的看吧。
Wee Kee:
对,我们只想赚钱嘛,对吧,说白了。
Vera:
那founder不能这么说,你别这么说。
Wee Kee:
我是说我们,不是founder,我是说所有的散户,我们币圈的散户。
Vera:
对,这个前提得加上。
Wee Kee:
方得当然也想赚钱嘛,但赚钱的方式有何?你想要快的赚钱还是做长远的赚钱?
Star:
对,然后就关于整个 AI Agent 的赛道,现在其实也出了非常多的产品和团队,那你会觉得 Virtual 你们的最核心竞争力或者叫做护城河是什么呢?
Wee Kee:
我觉得我们的护城河,其实我们早在去年九月的时候我们就想了一个 driver tree, 就是 what is our north star matrix,就是一个你必须要很关注的指标,其实是 the number of token holders of agent tokens,就是不是 Virtual 的持币者,是 Agent B 的持币者。就很简单,就是我有越多越多的人类去关注,然后去想要买这个 agent token 在 Virtual 里头,就是我们的护城。
为什么这个很重要呢?因为在这样子的前提下, 如果你有很多投资者,基本上 Agent 投资者,你自然而然就会吸引到非常好的技术团队去 build。因为你在 Virtual 上 build,你直接就有了 distribution 嘛,他们就会知道。当然第二点就是买量也会高,因为如果你真心的去和 founder 聊,我就说了嘛,最好的 founder 不需要技术上的帮,对他们来说,他们需要 distribution,他们需要去知道我这发的币有多少个人,
会知道我做的这个 Agent 有多少个人。所以那个才是最重点。问题是来的。问题来了。你怎么去找这么多的人类去关注 Agent Token? 说白了,这只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你要有很好的项目。我是 Agent,他们没去买。然后第二点是他们买了之后,他们真的是在从一个 statistics 的角度来看是有赚钱。其实赚钱这一块呢,没有人去探讨这一点。如果你今天的社区有一万个人,你怎么确保他们是在一个非常公平的情况下去赚钱,而不是今天在 Solana 上。
因为在 Solana 上太多阴谋集团了嘛。基本上我们闪弧去买的时候已经太迟了。我们作为 Virtuals 的项目方,我们就要去想如何去确保这些闪弧在一个非常公平的情况下去买这些投资的 Agent 币。其实背后是有很多心思和 constant iteration 去把它做得更好。所以说护城河真的就是在你有越多越多的社区成员赚钱,你的户程会越来越大。它的下限的 downstream implication 是越多越多的人赚钱,就会有越来越多的项目方去做 agent。
你有发现到我完全没有讲到技术的东西,但我们有在做技术,但其实我们技术做得非常非常努力,但我真心觉得那个不是重点。
Star:
对,我非常同意。对,因为就是刚好聊到下一种话题啊。就像 ai16z 也很火嘛,其实一开始就是到出来它的市值是非常低的,然后也挺多人去看了它的 Github, 特别是很多技术圈的朋友说,哎,这太简单了,就没什么价值,然后就把它放到一边了,结果没想到人家就是因为的确可能一直是门槛比较低,有还有些其他的就是原因就发展特别快,就是它也不是从技术上来成功的,也是从一些其他因素来成功的。然后它其实是一个比较开源的模式,然后整个代码开源,然后也是以 DAO 的形式来组织。
你怎么看待 Virtual 这种,你们这种比较端到端的模式和 ai16z 这种比较开源的模式?
Wee Kee:
我不想要评论别人,我觉得对我们来说很简单,我们不是说故事的厉害的人。我真的觉得很简单。你作为一个马来西亚东南亚人,你在整个食物链端是最底端的。你必须要把产品做出来。我们没有说故事的能力。即便我故事说得特好听,你也不会听。说白了就这样子嘛,对吧?我又不是 Silicon Valley 出来的。所以说,在这样的情境下,我们没有选择。我也想要很会说故事,对吧?然后我们没有这个选择。
我们必须从产品,从 Tokenomics,去思考就是你被迫买 Virtual Token,不是因为你喜欢这个故事而买 Virtual Token。这是我们唯一的学路。
Vera:
那 GAME 最终会开源吗?
Wee Kee:
我不明白为什么开源的原因是什么。真的就同样一个想法,就是在不会说故事的大前提下,如果你也去开源的话,那为什么人家会买你这个币?你又没有故事。你又没有赚钱,那为什么我要买你这个笔?你知道吗?你也会看到,ai16z 他们已经在 backward,他们知道开源这个东西,说故事可能不是很长久的 sustainable,所以他们也自己开始去做 launchpad 去负能。
Vera:
因为我觉得可能就是开源这件事情在 Crypto 整个币圈的人的这个里面的 DNA 里面,这个不一定和对又错,它就是 DNA 里面的东西,就是说我这个东西大家一起 build 它会更好,大家总会觉得大家一起去做这个事情,第一是它更快,更快速地解决一些问题,第二就是说也能吸引到更多的人嘛,因为它因为在那个 Github 比较 popular, 那就会让更多的开发者看到它,它等于说从 Github 上面出圈了嘛,就我觉得可能大家的执念应该是在这儿。也不能说执念吧。
对,我觉得是一种惯性思维。
Wee Kee:
我也是当时 2016 年买币的原因就是觉得诶。So see that's the spirit, right? 去中心化,然后透明的制度。但这并不代表开源是唯一的方向。对,你还是可以让很多人去向这个 GME framework 去贡献。你还是可以确保它是去中心化的去做 hosting。并不代表开源是唯一的方法。但可能下个星期我就改变我的主意了,然后我们就开演了。
Vera:
我有见过你们改变主意的时刻,所以这个我是相信的。我觉得这个也是好的 founder 吧。我觉得 founder 有的时候你是要去改变自己决策或者一些东西的能力吧。我觉得其实很多时候整个项目的变好也是一些核心的决策的改变才实现的,对吧?
Star:
对,然后下面我们可以聊一些轻松的话题。对,一个就是说,那就是从做那个 pass 到 watch 到现在,有没有你觉得特别有趣的事情想分享,或者比较难忘的事情?
Wee Kee:
有趣一点是,我们看了一下我们做的游戏公会,我们发觉到其实我们也做得不赖。当时我们投了 40 多家链友,其实刚刚上线的 Sonic 是我们投的,然后当时 SeedRun 是我们投的。对,Chris 当时他是 Mirrorball 嘛。然后 OffTheGrid,你们知道有一个色箱游戏,他们说是链友的希望。刚好我们也投了他的种子盾。其实我觉得我们如果从一个 FUN 的角度来看,其实做得挺不赖,只是你可以看得到就是我们币圈,that's the problem,
因为游戏公会是有一个币的存在,我们是没有耐心等你四年做一个 VC 的一个 Return,所以我们就转型了。就这样子,真的是难倒我了。我们通常没有去思考有趣的东西,我们在思考艰难的问题该怎么解决。
Vera:
我觉得你们在一起就本身就已经足够有趣,所以你才不会去思考有趣的点。因为这堆人让你足够觉得有趣。如果这堆人让你觉得没有趣,你才会想说趣在哪里,对吧?因为你已经拥有了,这件事情对你来说就不会去想了。
Wee Kee:
我同意。我常常在想就是我不觉得我会更开心。我觉得每一天我都非常的满意,而且这个是在我们 Virtuals4 之前我就是这样子一个概念。我觉得每一天我们我的伙伴们,一起来到公司上班,去研究问题,去解决问题。我不觉得我们会比现在更开心,其实毕竟要长一百倍。
Vera:
我觉得这个跟 Jensen 的名字太像了,跟 NVIDIA 的 Jensen 的 thesis 是一样的,就是他从来不会想明天,他说这也算是一个文化吧,就是你当下就是过今天,你把今天的事情做好,你拥有的只有今天和过去,那可能过去这个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所以其实他的这个 thesis 也是这样的。就是 Jensen,Jensen 名字取得好。
Wee Kee:
对对,这一点真的是感同身受,就是因为我们就想要追求财富嘛,很多时候就想要,哎,如果得到这个号码,我就会非常开心。但其实真正的,我自己去反省一下,觉得其实很多时候,今天我的心情取决于今天是不是比昨天更好,而不是今天是不是我已经达到我人生的目标了。真的不是这样子。所以我真的是相信佛教。
Star:
OK,然后下一个问题。这轮周期里面,其实跑出来不少优秀的马来西亚团队,包括你们 Virtuals,还有 Jupiter。其实现在很多项目也在马来西亚招募成员。对,你觉得这背后有没有一些什么原因,就能让马来西亚的团队具有一些别的团队没有的竞争力?
Wee Kee:
这个问题难倒我了,真的是很难,每个人问我同样的问题。我在想到底这个是不是真的是真的一个事实,你知道吗?我在想,因为你想有很多好的团队也从中国,也从可能韩国,可能就每个人只是不停去放大马来西亚。
Vera:
有可能是马来西亚那边现在风水特别好。
Wee Kee:
是吗?那你们要来居住几年?
Vera:
北京里面的八年八运什么的好像已经到那边了。
Wee Kee:
那当然如果要硬加原因的话,可能有几点嘛。当然第一点是我觉得马来西亚人英文说的不错,这是优势的第一点。然后第二点是可能我们的薪水不高,所以说可能从一个 startup 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请到比较便宜的请到好的人才。因为譬如说可能国内的人才更多嘛,但是可能英文没有这么好,然后就比较比较难。第三点是因为我们这里的大环境对法律上没有什么特别严格,像我们发币啊什么就也没有什么人管我们,对,所以就可能有更多的 flexibility 去搞事情。
但除此之外,我觉得所有的地方都会有想要干事情的小伙子,然后你努力的去做,全世界是一样的。
Vera:
可能也是因为土壤能够让你们更快的被看见,我觉得可能其他的地方不见得会有这样的土壤。
Wee Kee:
你在推特上就有土壤了吗?你是没有受到限制的,地区上的限制,对。
Vera:
你就像川普这次当选,所以其实很多团队他都回归到美国了,就是之前大家都不想在美国发币,然后就觉得很可怕什么的,那现在其实很多团队都已经往回搬了,没有这个的 concern, 大家就会比较 aggressive 一点,我觉得这个也算是一个政策上的土壤吧。
Wee Kee:
对,我觉得肯定是 bullish 美国的,这未来十年。
Star:
对,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啊?还有一个私人的原因。之前跟 Vera 聊过的,我们是计划未来会在马来西亚去住一段时间。
Wee Kee:
我刚看了你写了一篇关于马来西亚的。
Star:
对,我们是去年在那里待了一个月,然后到那个月期间还跟 Vera 录了一期播客。
Vera:
对,这个播客来了好几次了都。
Star:
我们觉得马来西亚一个是比较国际化,第二的话就是其实华人文化,大家还是比较勤劳。努力。这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就是能看到其实美国也挺卷的。
Vera:
美国是部分地方比较卷,其实。
Ruby:
所以我觉得它就是马来西亚像一个中和吧,这两者之间的。
Vera:
我觉得也比较适合华人,应该是会比较适合华人一点。就是文化上面啊什么的可能也会好。我还没去过。
Wee Kee:
别来了,别来了,其实没东西说。有时候朋友来马来西亚说来探望,我就想说,我带你去哪儿,真的是没有地方好玩的。
Vera:
没有,我打算去,因为我其实以前读大学的时候也有很多,有一些马来西亚的交换生他们来美国读书嘛,然后他们也说让我去看看,我说我没有,他们都觉得,哎,你竟然没去过,因为我去过新加坡好多次,其实离得很近,他说顺路你都没来过。
Wee Kee:
不知道 Star 的看法是什么呢?我的看法是真的没什么东西做。
Wee Kee:
可能宜居,但作为旅客其实真的没什么东西。
Vera:
我就想见见马来西亚的 Founders。这才是 intention。
Star:
之前不认识,以后去的话可以去 H2O 这边做一下。最后一个问题,现在假设比如说一个 Web2 的开发者或者是一个 Web3 的开发者,他没有接触到 AI 领域,他现在想进来,你对他有些什么样的建议呢?
Wee Kee:
我的建议是必须进来,别浪费时间做别的东西。然后其实门槛不高,就很多人觉得完全没做过 AI, 但我觉得你只要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其实今天有很多很多不同的那些工具可以让你迅速的就去学会怎么用 AI, 然后怎么去做 AI Agent。其实 AI Agent 真正的难度不在于做 AI, 很多人有一个这样子的一个错误的观点,因为很多大模型今天你就直接开源用,拉满用什么就用。要放心事的地方是你如何在大脑袋的前提,就是这个大脑袋已经有了嘛,比如说你用了还是什么,你如何让它去在现实生活中去做东西,
比如说你想要做 trading agent,去思考怎么去做要买或是卖是大脑袋的决定,然后今天大脑袋已经有了,你就去用,免费。但问题是你要去帮他开交易所的 account,或者是你要帮他用 开 buybit account,开 hyperliquid account, 然后去做交易,帮他 setup 钱包等等等等。这些都是 engineering effort,其实不是 AI effort。这才是真正需要工作的地方。Trading 这一块很多人做了嘛,鸿海。
然后你有时候作为开发者,就想有一个很小的 vertical,没有人去做。然后你就把那个大脑袋接进去,把它让它有手有脚,这样子一个概念。这是我的建议,然后你做了,然后你就再也出不去了,因为这是一个最好玩的地方。
Star:
非常忠诚的建议。我这边没什么其他问题,非常感谢 Wee Kee。
Ruby:
以上就是这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欢迎前往小宇宙,苹果播客,Spotify, YouTube 订阅关注 Day1Global by Web3 Brand。听完节目后,你有任何想要探讨的话题,都欢迎各位听友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同时,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web3brand.io,订阅我们深度文字内容,也可以给我们的公众号留言,加入播客听友群。我们下一期再见。
Reference
Elon Musk 交互过的 AI Agent Frey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