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还没有订阅,请在下方输入你的邮箱,和 8,100+ 位聪明好奇的人一起,每周免费获取我们对于 Web3 和 AI 应用的最新案例和深度解析,帮助你做全球化时代的超级个体!
如果你有任何建议、反馈或者合作的想法,欢迎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每封邮件我们都会及时回复。
完整音频请在以下渠道收听:小宇宙、Apple、Youtube、Spotify
如果你使用 Apple Podcast, 也欢迎给我们的节目打个五星好评哦
本期介绍
过去两周,全球市场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行情。10月11号,加密市场出现史上最大的 190 亿美金爆仓黑天鹅事件(也有消息称实际影响有 400 亿美金);中美关税冲突再度升级,从大豆、稀土到船舶制裁,双方从战略防守进入战略相持;美股和A股在震荡后迅速恢复,市场称之为又一次 TACO 交易,但加密市场却迟迟未能反弹。
为什么这次中美冲突对美股影响有限,却让加密市场遭受重创?为什么说比特币已经变成”2-3倍杠杆的纳斯达克”?在这个高波动时代,普通投资者应该关注哪些关键人物和事件,如何配置资产、把握抄底时机?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我们在X上密切关注,开了小铃铛的宝藏宏观博主 qinbaFrank,他有着横跨 Web2 和 Web3 的丰富经验,同时深度关注美股和加密两个市场,过去几年也收获颇丰。Frank 在 X 上每天保持着对市场的观察和输出,迅速涨到 10w 粉,也是我的学习对象。
这期节目里,Frank 从宏观视角出发,深度解析:
中美博弈从”战略防守”到”战略相持”的转变
美股和加密的估值逻辑分别是什么,为什么美股调整幅度远小于4月份?AI 基本面如何支撑估值?
加密市场进入”新常态”:极致分化时代已来
通胀、美联储政策、财报季等关键节点如何影响市场
具体的抄底策略:什么时候该”逢低买入”?
如何善用AI工具提升投资研究效率
为什么5-10 年内会出现10万亿美金市值的公司
如果你想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找到投资方向,本期节目不容错过。
另外,中美两国领导人计划与 10.27 这周在马来西亚会晤,最后的结论应该会让市场出现一个转折点,听友们可以关注之。
本期嘉宾&主持
嘉宾 Frank
宏观产业博主,前移动互联网及VC从业者、17年底进入币圈。现在专注美股及币市的二级投资。。推特/X @qinbafrank;
主持 Star
播客 Day1Global 主理人,10+年用户产品经理,技能树横跨内容社区、电商平台和人工智能,在探索成为全球化时代的超级个体。推特/X @starzqeth;Farcaster @starzq.eth ; 即刻 starzq.eth
主持 & 制作 Ruby
播客 Day1Global 主理人,10+年互联网运营,曾在亚马逊等多家科技公司就职。推特/X @rubywxt1;Farcaster @rubywang ; 即刻 rubywang.eth
时间轴 & 本期精华
00:00 - 开场:190亿美金爆仓黑天鹅与中美关税冲突,市场经历过山车行情
04:08 - 嘉宾Frank自我介绍:从互联网创业到加密投资,同时关注美股和币圈
06:04 - 中美冲突全回顾:从马德里会晤到关税升级,中国从战略防守转为战略相持
12:22 - 为什么这次中美冲突对美股影响远小于4月?市场承受力提升的四大原因
19:28 - 加密市场为何崩盘?USDE脱锚事件引发连环爆仓,揭示币圈杠杆风险
25:02 - 币圈进入”新常态”:山寨币时代结束,市场走向极致分化
32:34 - 投资组合调整:为什么越来越重视美股?基本面驱动 vs 情绪驱动
39:25 - 接下来半年的关键节点:通胀走势、中美博弈、财报季三大观察重点
46:38 - 美股抄底策略:如何判断估值合理性?逢跌买入的金字塔仓位管理
53:06 - 高波动时代来临:AI崛起、中产塌陷与强人政治如何放大市场波动
58:12 - 比特币投资策略:不看价格看形态,单周跌幅10-20%就是机会
1:03:24 - 信息源推荐:关注贝森特、鲍威尔等关键人物,善用AI工具做研究
1:07:33 - 美股选股策略:模糊的正确,关注竞争生态位和业务逻辑
1:11:24 - 未来展望:为什么5-10年内会出现10万亿美金市值的公司?
免责声明 & 风险提示:主持人或嘉宾在播客中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看法,有时可能会持有播客中讨论的某项目的头寸。此播客仅用于提供信息,不作为投资建议,Always DYOR (Do Your Own Research)。
Takeaways(AI 生成)
对币市来说,宏观和资金是影响驱动的主要因素,而对美股来说,基本面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大于宏观。
中美博弈已从一方战略进攻、一方战略防守转变为战略相持阶段,中国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应对。
币市已进入新常态,未来会极度分化,全面山寨币行情不再,投资者应关注局部热点和搞事情的项目。
美股大盘指数的调整,往往由宏观因素驱动,可采取逢跌买入策略,根据跌幅大小调整仓位。
未来将是一个高波动的时代,由 AI 崛起导致中产塌陷、AI 提升生产力使金融成为娱乐活动、以及全球强人主导政治格局所致。
币市大币种的抄底策略应关注宏观经济的转好迹象,例如 CPI 低于预期,以及之前是否经历过大幅下跌。
未来五年到十年内,可能会出现市值达到十万亿美元的上市公司,因为科技公司打破了物理半径和管理半径的制约,容易出现规模效应。
币市的财富效应远不如美股,大饼的涨幅没有英伟达高,美股更容易抓住涨幅五倍、十倍甚至十几倍的股票。
在美股选股时,除了基本面,更重要的是关注公司在产业中的竞争生态位,即是否占据有利位置并卡住生态位。
Q&A (AI 生成)
Q: 宏观事件对币市的波动影响是否大于美股?可以这样解释吗?
A: 可以这么解释。整体来说,可能在去年之前,币市更多的是靠资金、情绪和预期去推动。它跟美股不一样,美股其实是有很强的基本面支撑的。美股上涨,首先是业绩要好,EPS 等增速要支撑。币市本质上是一个情绪和资金驱动的市场。我之前还提过一个观点,叫流动性终点站,从 2021 年到 2024 年,流动性到币圈都是从美股流到币圈的,基本上就是后进先出,美股涨完,然后再流到币圈,大币涨,然后再小币。撤的时候就是先从小币撤,再从大币撤,然后再到美股。所以每次调整的时候都是币市先调整,先走弱,然后美股可能还在往上走。真正碰到一些大的宏观事件的冲击,然后两边一起带下来,都是这样一个状态。
Q: 你自己同时在观察美股和加密两个市场,主要在参与,你自己的持仓或者是说你的 portfolio 的重心,你会怎么去安排?
A: 说实话,我现在对美股的关注度会越来越高一点。这个都是惨痛的教训。对币市来说,我说实话,因为 2021 年确实大家很 happy,你布局了很多项目,迪发,龙头,你就等着,持币带涨就行了。最后市场是不会辜负你的。但是去年 6 月二几度我有一个很长的推,就是对山寨币的认知和迭代。相当大部分在大币上面,大币和以太。我对到大币里面,就大币和以太。23 年底吧,24 年初开始布局在苏格兰纳。苏格兰纳成本已经很高了,快 100 多了,然后 BNB 这种。当时还有部分小币藏了,也就是我按照以前的 23 年,上次之前的思路,各个赛道什么 L2,游戏,然后我多去看一点什么,对吧?然后大供链什么的,DeFi,我多去买一点。然后就去布局上。当时 23 年到 24 年初,我觉得这是山寨币最后的荣光,那个时候还涨过一波。但是你会发现,24 年的 4 月份之后就那一次,币市开始调整之后就会发现就不一样,就调整幅度特别大,特别大,在后面在大并反的时候它就起不来,大并反之后就起不来,那我就开始就就像去年就就像当时说的,我就开始有这个想法认识我觉得市场可能发生变化,就不能再看了,就开始就慢慢就不咋的关闭关闭,现在开始抓一些热点吧,就比如说我觉得可能还有基本面,可能还有一点那个什么的,那但是就是放的仓位也比较小,事实证明确实是我在看山寨的账户里面是远远跑出的。就是我就这样一个认知,我之前去年的今年,我还是放了一点,在一些比如说看好的 DeFi 啊什么之类的。我觉得但是我觉得最后还是跑出了大币种,而且你会发现你会发现你一些东西你其实你看它意义不大嘛,就比如说在大明和以太,就刚才说,我觉得对币市来说影响最大的是宏观加资金,对吧?然后对美股影响最大的是基本面加上宏观。基本面是第一位的,宏观是第二位的。但币市以前我们在 20 年 21 年低分的时候,曾经让我们以为基本面也开始发挥了一些作用。然后大家去看 TVL,去看一些东西,然后就发现它是有效果的。但是在这方面它又失灵了。你会发现就是比如说,我现在你看我都很少去推小币主。
Q: 纳指上面像 QQQ 这种,目前你认为它的这个 PE 值都还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吗?
A: 我觉得这合理吧。但凡有些小调整,就可以用调整来做定头。就是出现零点几,一个点两个点,你就可以买。美股的这种大盘或者是大科技,如果看好的话,其实是可以逢跌去买。比如说跌三个点,跌五个点。然后你的藏位是不一样的。第十个点就是道金字塔越来越大嘛,这种宏观影响。但是基本面 OK 的话,宏观影响的话,我觉得这种是一个方式。
Q: 像币市或者里面那些大币种,大饼啊,以太坊啊,你觉得接下来有些什么抄底的时机和策略吗?
A: B 市的话,我觉得就是分嘛。就是刚才看首先第一个,我们还是看起来大币种嘛,对吧?大币种的话呢,我觉得就是跟着宏观转。就是当然,首先第一个,如果说跌得足够,就是我觉得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很多人就想舔一口的策略。这个策略我觉得还挺对的,就是 23 年,24 年,我在北京的时候,参加一个就是国内的传统投资人,就是一些 A 股啊,或者一些基金经理。他们有一些饭局,当时提过两个大笔,我知道大家都想上车,但是都想害怕今天上车明天就跌了,就被套住了,都不喜欢那种特别好的市场体验。我说我提一个观点叫不看价格看形态,说未来我们不看大饼涨到什么价格,我们就看什么形态了,就说它在一周到两周或者这里它跌幅超过百分之十几到二十,我们就可以过程的买。然后买完之后等它反弹了,它这种情况下你买了,你只输时间不输钱,就是说暂时可能被套,但长期过一段时间一定会找回来的,然后你可以把它卖掉或者再持有,你下次再等,再等这种只输时间不输钱的状态,就第一种情况就是这种大跌,这个可能很多币圈的人应该都是这个,很多都是这个文件的思路,因为对大饼这种来说,跌幅超过 10,以前是跌 20 个点,过去两年,23 年,24 年,今年可能 23 月份跌了 30 个点,最近的调整其实都是十几个点,十几个点,今年 10 万都没跌过,对呀,这个就是买房势力还是很强,还有一个什么呢?还有一个就是,回到我之前的点,如果它是宏观驱动的话,那我就是看宏观的因素,如果说它有好转的话,比如说,假如本周的 CPA 很不关键,如果是低于预期的话。对吧,那我觉得它会对市场的情绪是一个非常大的进化,而且加上大笔之前经历过 9 月 10 月已经连续下跌,那个那个降息,9 月降息之后有一次那个卖市时,这个 10 月份又因为这个,就因为中美这个有些杀了一波,再加上上周四又因为那个美国的一个小银行这个引发了一些恐慌,又杀了几波,那如果说本周 CPA 真的是大幅低于预期,那我觉得我是敢加的,我是敢加层。有可能在这之前有一些老鼠汤或者一些数据已经慢慢往下起来了,但我觉得它预期会是在变好的。
Q: 这么多的信息源会不会借助也借助 AI 来处理一些?
A: 对,我主要还说嘛,我说我现在其实做 research 的时间其实挺少的,我天天就跟大幕信息策略起来,Grok 和 GPT。让他们实在不确定,别的他们不一定有,让他们扒光拆开一下。您说实话,对吧,我觉得 AI 这些东西真的对我们影响还是很大的。真的,至少就像你有一个特别高效的这种助手,而且是助手速度贼快,反应贼强,然后很多数据全都给你抓住了。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用不同的角度提供各种调整的问题,去 trade 他,对对对。其实这看上去,前面说的都不重要,用大模型,我现在用得多的就是 Grok 和 GPT 嘛,因为推上集成的 Grok,就是把它用好,我觉得其实大量的,大部的信息其实也就 ok 了,对吧?就无非就是我们得想用,怎么给他们提问,好的问题怎么去弄。
Q: 对这些美股,你是有自己什么样子的一种选标的策略吗?比如说你当时怎么关注到 planetair?
A: 首先第一,就看你数字,还是说你的能力圈,对吧?超出能力圈这个其实很难搞。那我们熟悉的就是科技股 AI,然后新能源这种,然后还有一个就是加密里面的对吧,跟币相关的一些股票。第二就是一方面跟朋友聊,还是聊天,就刚才说的那些信息源。比如说在一些美股社区里面,然后在推特上看到有人提,然后自己去找,去做一些研究。第三个就是,其实核心是说你怎么去提炼。因为我每天会看到很多的这些信息,对吧?有的时候这个不好,有的时候那个不好。我自己之前跟朋友说,我说看美股我是偏模糊的正确。我可能没有那么那个,也不是说这种以前做投资的这种科班很强的那种。所以我自己偏就是说定性。一个是定性,第二个是说叫模糊的正确,要看大逻辑。大逻辑,然后如果说比如说业务公司基本面,你还是会看,又看到很多信息源,看到很多标点,你让我去做一些 research,然后你看了之后,那你希望你对这个工作公司有些定性的判断,我觉得判断看几个,第一个是说它的基本面有没有问题,对吧?资产状况呀,资产股价表啊,你去看,然后经济流量啊什么之类的,公司的利润啊,然后是不是增长,对吧?这是基本的面。第二,去看那个什么,看它的,我觉得叫竞争生态位,就是在整个产业里面的身位是什么?其实说吧,我们选股票,就是凯恩斯的选美逻辑嘛。你不要选你自己认为漂亮的,对吧?你要选大家认为漂亮的。所以大家认为漂亮的是什么?为什么现在很多美股的涨势就是很多情绪化的东西?我觉得其实大家现在吵什么?吵在产业里面的竞争生态位。你是站在一个有利的位置,卡住了。如果你在这个产业里面,你就领先优势,然后又卡住了生态位,那大家会给你特别高的估值和溢价。所以这个很重要,这个很重要。
Q: 美股接下来就是龙头,现在都是万亿市值。万亿市值在几年前大家都不得想象,说现在可以上万亿。他反正有个结论,他说接下来这些龙头都会上五万亿、十万亿,你觉得有可能吗?
A: 我觉得有可能。我之前在推特上还写过这个点,就是说我觉得这种集中度会越来越高。以前我们就觉得说是二八定律,对吧?就是二八定律,然后后面那个变成了一九定律,百分之十,百分之九十。我觉得未来是一九十九定律。只有百分之一的人,公司才解决了这个产业链里面最大的价值。这里边核心是什么呢?就是两位爷爷很熟的,就是你看比如移动互联网和科技公司为什么天天能出现大公司,对吧?因为传统的行业是为什么出不了,因为有些人都有物理半径,对吧?传统的实业是有物理半径,第二个是有管理半径的,一个人最多能管多少家公司,最多管十几个人是靠谱的,管多了就不行。就物理半径和管理半径是决定了传统公司,其实它的规模到达起来,它是有瓶颈的。你是很难搞得大的。但科技公司首先第一,它是没有物理半径的,对吧?我服务一个用户,一万个用户,一百万个用户,它是编辑效应低减,它就打破了物理编辑的制约嘛,然后我同时服务很多人,我的效率其实是越来越高的。第二个呢,是说近几年来整个公司,就是它的科技公司的结构还是偏简单,然后同时呢,最先采用很多这种就是流程化、信息化管理工具,对吧?基本上就是对于老大来说,我其实支持所有的公司的流程,工作流程,管理流程是可视化的,数据也是可视化的。这是提高了决策效率。第三个点是什么?第三个点就是在业务流程跨越了物理半年,管理上跨越了管理半年之后,其实本质上来说就是容易出现规模效应,对吧?然后平台化的数据化的规模效应出来了。那就天然的变成了,你看我们从以前值了几千亿就觉得不可思议,对吧?但是现在美股这么几千亿公司都是很多了,然后万亿公司,但他们要么是他们干掉了很多,他们是他们的对手,要么他们从传统的很多业务里面,很多企业里面吸收了很多的业务量,所以导致这种集中度就越来越高。
关键词
宏观经济、中美关系、美股投资、加密货币、比特币、关税政策、通胀、美联储、抄底策略、投资策略、AI科技股、山寨币、流动性、财报季、风险管理、长期主义



